红动井冈忆初心 银龄献策助发展
——布尔津县委组织部组织老干部开展“学回信精神·助改革发展·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”专题调研活动综述10月14日至20日,布尔津县开展“学回信精神·助改革发展·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”主题活动,组织15名退休老干部赴江西南昌、井冈山开展专题调研。老干部们以“踏寻红色足迹、感悟革命精神、赋能家乡发展”为目标,在7天沉浸式研学中,展现“离岗不离党、退休不褪色”政治本色,为布尔津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“银龄智慧”、注入“红色动能”。
依托南昌、井冈山等地红色资源与发展实践,开展“专题教学+现场教学+体验教学+访谈教学”四维模式,让老干部们在“理论滋养、实景感悟、实践共情、精神对话”中,深化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,筑牢初心使命。
专题教学“强理论”,精神内涵入脑入心。开班仪式后,永新县委党校龙富林教授以《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》为题授课,从“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”到“龙源口大捷创造以少胜多奇迹”,从“红米饭南瓜汤的艰苦奋斗”到“军民鱼水情的依靠群众”,用鲜活案例让“坚定信念、实事求是、艰苦奋斗、依靠群众”的精神从理论变为信仰。红色舞台剧《星火》,通过声光电融合形式重现井冈山斗争岁月,老干部们纷纷表示:“这不仅是精彩的艺术演出,更是深刻的精神洗礼,灯光与音乐交织,仿佛穿越时空与英雄对话,每一幕都直击心灵。”
现场教学“忆峥嵘”,革命足迹催人奋进。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,老干部们缓步至纪念碑前,整理缎带、鞠躬默哀,聆听革命先辈的事迹,表示“革命先辈用生命诠释忠诚,我们退休后更要坚守信仰本色。”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,老干部们驻足毛主席撰写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?》时用过的油灯、朱德同志挑粮的扁担等文物史料,深刻认识“农村包围城市、武装夺取政权”道路的探索价值。在黄洋界哨口,集体朗诵《西江月·井冈山》,回顾“黄洋界保卫战”中红军依靠群众以弱胜强的历程,布尔津县人大原主任拜山别克·托合涛别克感言:“当年红军靠群众支援打胜仗,今天我们搞发展,同样要依靠群众、服务群众”。
体验教学“践初心”,优良作风代代传。在黄洋界挑粮小道,通过工作人员讲解地形风貌与历史背景,结合影视片段还原红军挑粮场景,老干部们凝视蜿蜒山道感慨:“‘官兵一致、同甘共苦’不是文字,是实实在在的革命行动,值得终身学习。”在小井村农家院,参与淘米、择菜、烹制红米饭南瓜汤,回味“自己动手、丰衣足食”的乐观精神,感受在“艰苦奋斗永不过时”的信念。在与袁文才、王佐、曾志红军后代的座谈交流中,了解“曾志舍子革命”“王佐守护根据地”的革命事迹,和后代不仗先辈之名、自发图强传承的精神,表示“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,一辈子坚守初心。”
发展调研“开眼界”,借鉴经验谋新篇。在万寿宫街区观摩“文化活化”,考察南昌老城区“修旧如旧”改造,学习“非遗展示+民俗活动”让传统文化“活起来”的经验。在赣江两岸学“生态治理”,滕王阁畔调研“一江两岸”综合治理,借鉴“还江于民、还岸于民、还景于民”理念,喀纳斯景区管委会原调研员任双建议:“布尔津县要守护额尔齐斯河、喀纳斯湖生态,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,要立足旅游强县定位,在产业升级、乡村振兴中探索特色路径”。
致敬“七十华诞”,凝聚奋斗之力。对比井冈山老区从贫到富、布尔津从偏远小城到旅游胜地的变迁,感慨道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疆稳定发展,没有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就没有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”,老干部们表示要继续做自治区发展的“见证者”、布尔津县成就的“宣传者”,为新疆现代化建设凝聚合力。
聚焦“发展难题”,贡献智慧之策。围绕“文旅融合、生态保护、乡村振兴”等内容,在调研中老干部们提出形成“三个借鉴”建议,借鉴井冈山红色旅游“沉浸式体验”,打造布尔津“红色教育+民俗体验”基地;借鉴南昌赣江“生态优先”理念,加强额尔齐斯河、喀纳斯湖保护;借鉴万寿宫“古今融合”思路,推动民俗文化与现代商业结合。
本次调研活动既是“精神补钙”,更是“思想充电”,老干部们纷纷表示,井冈山红色基因是“精神罗盘”,指引方向不偏航;自治区70年成就是“动力源泉”,激励前行不停步;布尔津美好未来是“心愿所向”,要贡献力量不缺位。今后要主动担当作为,将研学成果转化为推动布尔津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,以“老党员”身份,向家里人、身边人和各族群众积极宣讲革命故事,让“听党话、感党恩、跟党走”成为自觉行动。
( 通讯员 宋帅康 )